高等教育强国指数发布,中国领跑第二方阵 2024-10-27 教育 301℃ 0 2024年10月27日,“高等教育强国指数2024”发布,数据显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区域差异大,美国保持绝对领先,中国缩小差距并继续领跑第二方阵;国内高等教育发展发展不平衡,北京一枝独秀,上海江苏分列二三名。“高等教育强国指数2024”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研制、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据悉,这是全球首个高等教育强国指数,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上发出了中国声音。同时,今年首次增加了省域版指数的内容,也是国内首个以省域为单位系统评估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数。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六大方阵差异明显 国际版“高等教育强国指数”显示,世界高等教育体系根据发展阶段可分为六大方阵,美国以绝对实力领跑,中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为第二方阵的代表国家,较去年发布的教育强国指数结果相比,英国超过日本成为排名第3国家。中国仍领跑第二方阵并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从去年的58分提升到65分。图1 世界高等教育体系的六大方阵三大维度九个关键指标持续监测全球高等教育发展 据介绍,研究团队使用三大维度的九个关键指标跟踪全球近170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为决策者和跨国高等教育服务使用者提供指导。三个维度是世界学术中心度指数、世界科技中心度指数、世界人才中心度指数,其中世界学术中心度指数包括高等教育经费GDP占比、ESI自然科学全球前1%上榜机构、RUC人文社会科学全球前10%上榜机构三个指标,世界科技中心度指数包括自然指数、研发经费GDP占比、授权专利三个指标,世界人才中心度指数包括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诺贝尔菲尔茨奖三个指标。 在国际版“高等教育强国指数”9项指标中,美国在ESI自然科学全球前1%上榜机构、RUC人文社会科学全球前10%上榜机构、授权专利、全球高被引学者、诺贝尔菲尔兹奖等5项指标上均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在自然指数(第1位)、ESI自然科学全球前1%上榜机构(第2位)、RUC人文社会科学全球前10%上榜机构(第3位)、授权专利(第2位)、全球高被引学者(第2位)等指标上排名靠前,在高等教育经费GDP占比(第20位)、研发经费GDP占比(第13位)、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第40位)、诺贝尔菲尔兹奖(第23位)等指标上仍有提升空间。作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美国在世界学术中心度指数、世界科技中心度指数、世界人才中心度指数均得分100分。作为潜在的世界高等教育次中心,中国在世界学术中心度指数、世界科技中心度指数、世界人才中心度指数上的得分分别为60分、67分、39分。统筹投入产出及发展效能全面透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研究团队同步发布省域版“高等教育强国指数”,内含投入、产出、发展效能等3大维度11个关键指标50个评价要素,跟踪国内(大陆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紧扣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凝练出投入维度,具体包括条件保障、师资力量、科研投入、学科建设4个指标,总权重为35%;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六力”的深刻阐释为准绳建构产出维度,具体包括包括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6个指标,总权重为50%;建构出投入产出比作为发展效能,该维度权重为15%。 省域版“高等教育强国指数”显示,北京一枝独秀,以100分的绝对优势领跑全国;上海、江苏实力强劲,位居第二方阵,但与北京的差距较为显著,上海得分为56.49,江苏得分为51.04;湖北、浙江、广东、天津、陕西、山东、辽宁等7个省份位居第三方阵,其中湖北省以35.04分领跑第三方阵,位居全国第4位;黑龙江、吉林、重庆、湖南、四川、安徽、福建、甘肃、江西、河南等10个省份实力一般,位居第四方阵,黑龙江以20.28分领跑第四方阵,位居全国第11位;山西、新疆等11个省份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亟待提高,形成第五方阵。图2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五大方阵省际高等教育发展并不平衡资源投入驱动强国产出 省域版“高等教育强国指数”显现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较强的地域不平衡性,北京、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享有更充足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例如北京在高等教育投入强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博士学位教师占比、高级职称教师占比、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等39项要素上位居全国第一。尽管其他省份也表现出自身的独特优势,但整体而言地理位置偏远、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其强国指数得分也较低,未来各省份需取长补短,保持比较优势,依据自身特色发展本身份高等教育,对于暂处弱势地位的省份需有针对性地加大投入、破解困境,确保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此外,教育强国指数呈现出投入维度和产出维度的高度统一性。皮尔逊相关指数显示,31个省份的投入得分与产出得分呈现出高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为资源驱动型,即条件保障到位、师资力量强大、科研投入充足、学科建设领先就会产生相应的强国支撑力。部分省、市、自治区效能较高,即在资源投入有限的情况下,能够有更高的产出表现,典型代表为湖北、天津、吉林等。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周详介绍,“高等教育强国指数”突出中国逻辑,为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提供中国标准、中国方案、中国声音;突出过程性、监测性和诊断性,为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提供可度量的指标;突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为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抓手。 上一篇 国常会:审议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修订草案)》 下一篇 庆祝中国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举行 相关推荐 双冠王!足协杯-李帅王振澳破门 海港3-1泰山首度夺冠_禁区_前场_古斯塔沃 白眼球内测有个小黑块怎么回事 褥疮有什么忌口的吗 肖国栋不敌吉尔伯特 止步32强外 羊毛月道歉 不当言论引发争议 德甲:多特4-0大胜弗赖堡 布兰特破门 吉滕斯、拜尔建功 弗赖堡九人应战
2024年10月27日,“高等教育强国指数2024”发布,数据显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区域差异大,美国保持绝对领先,中国缩小差距并继续领跑第二方阵;国内高等教育发展发展不平衡,北京一枝独秀,上海江苏分列二三名。“高等教育强国指数2024”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研制、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据悉,这是全球首个高等教育强国指数,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上发出了中国声音。同时,今年首次增加了省域版指数的内容,也是国内首个以省域为单位系统评估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数。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六大方阵差异明显 国际版“高等教育强国指数”显示,世界高等教育体系根据发展阶段可分为六大方阵,美国以绝对实力领跑,中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为第二方阵的代表国家,较去年发布的教育强国指数结果相比,英国超过日本成为排名第3国家。中国仍领跑第二方阵并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从去年的58分提升到65分。图1 世界高等教育体系的六大方阵三大维度九个关键指标持续监测全球高等教育发展 据介绍,研究团队使用三大维度的九个关键指标跟踪全球近170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为决策者和跨国高等教育服务使用者提供指导。三个维度是世界学术中心度指数、世界科技中心度指数、世界人才中心度指数,其中世界学术中心度指数包括高等教育经费GDP占比、ESI自然科学全球前1%上榜机构、RUC人文社会科学全球前10%上榜机构三个指标,世界科技中心度指数包括自然指数、研发经费GDP占比、授权专利三个指标,世界人才中心度指数包括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诺贝尔菲尔茨奖三个指标。 在国际版“高等教育强国指数”9项指标中,美国在ESI自然科学全球前1%上榜机构、RUC人文社会科学全球前10%上榜机构、授权专利、全球高被引学者、诺贝尔菲尔兹奖等5项指标上均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在自然指数(第1位)、ESI自然科学全球前1%上榜机构(第2位)、RUC人文社会科学全球前10%上榜机构(第3位)、授权专利(第2位)、全球高被引学者(第2位)等指标上排名靠前,在高等教育经费GDP占比(第20位)、研发经费GDP占比(第13位)、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第40位)、诺贝尔菲尔兹奖(第23位)等指标上仍有提升空间。作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美国在世界学术中心度指数、世界科技中心度指数、世界人才中心度指数均得分100分。作为潜在的世界高等教育次中心,中国在世界学术中心度指数、世界科技中心度指数、世界人才中心度指数上的得分分别为60分、67分、39分。统筹投入产出及发展效能全面透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研究团队同步发布省域版“高等教育强国指数”,内含投入、产出、发展效能等3大维度11个关键指标50个评价要素,跟踪国内(大陆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紧扣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凝练出投入维度,具体包括条件保障、师资力量、科研投入、学科建设4个指标,总权重为35%;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六力”的深刻阐释为准绳建构产出维度,具体包括包括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6个指标,总权重为50%;建构出投入产出比作为发展效能,该维度权重为15%。 省域版“高等教育强国指数”显示,北京一枝独秀,以100分的绝对优势领跑全国;上海、江苏实力强劲,位居第二方阵,但与北京的差距较为显著,上海得分为56.49,江苏得分为51.04;湖北、浙江、广东、天津、陕西、山东、辽宁等7个省份位居第三方阵,其中湖北省以35.04分领跑第三方阵,位居全国第4位;黑龙江、吉林、重庆、湖南、四川、安徽、福建、甘肃、江西、河南等10个省份实力一般,位居第四方阵,黑龙江以20.28分领跑第四方阵,位居全国第11位;山西、新疆等11个省份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亟待提高,形成第五方阵。图2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五大方阵省际高等教育发展并不平衡资源投入驱动强国产出 省域版“高等教育强国指数”显现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较强的地域不平衡性,北京、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享有更充足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例如北京在高等教育投入强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博士学位教师占比、高级职称教师占比、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等39项要素上位居全国第一。尽管其他省份也表现出自身的独特优势,但整体而言地理位置偏远、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其强国指数得分也较低,未来各省份需取长补短,保持比较优势,依据自身特色发展本身份高等教育,对于暂处弱势地位的省份需有针对性地加大投入、破解困境,确保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此外,教育强国指数呈现出投入维度和产出维度的高度统一性。皮尔逊相关指数显示,31个省份的投入得分与产出得分呈现出高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为资源驱动型,即条件保障到位、师资力量强大、科研投入充足、学科建设领先就会产生相应的强国支撑力。部分省、市、自治区效能较高,即在资源投入有限的情况下,能够有更高的产出表现,典型代表为湖北、天津、吉林等。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周详介绍,“高等教育强国指数”突出中国逻辑,为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提供中国标准、中国方案、中国声音;突出过程性、监测性和诊断性,为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提供可度量的指标;突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为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抓手。